高莹:我国上市旅游资源的门票经济研究

发布者:99905银河官方网发布时间:2015-09-09动态浏览次数:89

我国上市旅游资源的门票经济研究

高  莹

(99905银河官方网,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本文筛选了我国2014年旅游板块中的11家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并以峨眉山A作为研究主体,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对其门票经济状况加以分析,发现其门票、索道客运收入等占营业总收入的绝大部分,并得出其业绩过度依赖门票经济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资源;门票经济;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

     旅游资源是大多数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服务依托的核心,但旅游上市公司的门票经济依赖症越发凸显。每逢五一假期或十一黄金周,各大景区便开始了涨价风,旅游上市公司所经营景区的涨价更是在所难免:公司性质使得准公共产品的旅游资源变相成为其盈利的工具,通过垄断经营管理权并依托门票经济来增加企业价值。加之平均三年必有的“价格听证会”,在政府、公众和管理机构的代表下几乎成为了“涨价会”的代名词。然而,门票经济并不是旅游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发展途径,甚至有“扯后腿”的风险。

1  旅游资源与门票经济

1.1 旅游资源

    某一事物是否为旅游资源依赖于该事物固有的特质以及旅游者对其需求的强弱。界定旅游资源的关键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的大小。但学术界对旅游资源这一名词没有确切的概念。我国国家旅游局2003年在《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GB T18972-2003)中给出的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该定义得到了学界主流的认可。并将旅游资源划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且提出可根据实际补充旅游资源类型。可见,旅游资源的内涵与外延没有固定的圈层,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自然演化、人类认知和旅游需求三个方面[1]

    旅游资源具有吸引性、经济性、群体性、指向性、空间性等本质特性[2]。本文将重要从其经济性方面进行阐述。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经营管理,利用其垄断性与稀缺性吸引旅游者,不仅为旅游资源经营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流入,更重要的是从宏观经济角度拉动了当地GDP、促进了就业水平以及信息交换。旅游资源的公共性和外部性显而易见,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谁来掌权,谁来执行,又是谁来监管等问题便摆在了眼前;又如何在政府、经营者和公众之间进行相关利益的划分,也是首先应当明确的。因此所有权、经营权与管理权方面的归属已然十分重要。

1.2 门票经济

    依赖于门票获取主要收入的盈利模式和管理模式可以称作“门票经济”。门票经济基于旅游资源,为弥补旅游资源开发成本、营销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相关税务支出等税费而向旅游者收取的盈利性收入。

    20世纪90年代,旅游部门由换取外汇、接待外宾的事业部门形象转变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单位。这一性质的改变使得门票收入更加得意:从少数外宾游扩展到人民大众的旅游时代,使得旅游资源依托基础上的门票制定颇赋盈利性。2000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将景点门票价格制定权下放给地方,各地政府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对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开始了策划。近十年来在公开听证会的基础上,平均每三年为一个门票涨价周期,因此有人戏称听证会为涨价会。

2  上市旅游资源的门票经济现象

    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为其开发为经济资源提供了客观支持。对于旅游资源的经营管理问题,依绍华(2002)认为私营部门参与旅游业的经营管理已势不可挡,并提出了私人部门对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的建议[3]。蒋满元(2008)提出现阶段旅游资源的三种经营模式:传统经营模式、“三权分离”的企业化经营模式以及上市公司的经营模式。传统经营模式照顾到了旅游资源的公共性和外部性,但鉴于其所有权问题较为模糊使得管理效率低下;“三权分离”的企业化经营模式在提高业绩方面效果显著,但由于缺乏权威的制度保障而效率不高;旅游上市公司的形式虽使其便捷地运用资本市场进行投融资,但旅游资源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较为复杂,因而也存在重重问题[4]。本文将主要围绕上市旅游资源进行门票经济问题的阐述。

2.1 上市旅游资源

    以国家风景名胜资源为“卖点”进行上市是否能够符合国家利益并做到权衡利弊关系这个议题早已在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1]的探讨下,通过分析对比其他国家体现出我国风景名胜的相对稀缺性,从公益性、公共性等角度出发,得出了对于景点类的资源需进行慎重考虑上市的结论[5]。张凌云(2000)随后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文章进行了即时的公开回应,说明了旅游上市公司是公司上市而非资源上市,实行统筹的企业经营会使得公司发展更规范,与经济机制权衡的问题上需重视法制建设,并且以开发保护来发展资源的利用率,而非一味的保守维持;并进一步强调了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辩证关系[6]。经过15年的实践检验后发现,不论主营自然风景旅游资源还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企业上市,都验证了“上市是兼顾各方利益和利大于弊的举措”这一论断。

    关于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界定,证券市场和学术界等都没有严格意义的界限范围。查阅旅游上市公司研究文献、相关财经网站和数据库等,发现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在近20年间有二十几到三十几家的不等,并且同一年度不同学者提供的数据也有出入。本文按照2012年中国证监会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分类,选取了现阶段11家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类中的旅游资源类上市公司进行分析,详见表1。

表1  11家旅游上市公司

序号

代码

简称

成立时间

上市时间

注册地

注册资本

1

000888

峨眉山A

1997-10-09

1997-10-21

峨眉山

2.63

2

000802

北京文化

1997-11-18

1998-01-08

北京

3.75

3

000430

张家界

1992-12-19

1996-08-29

张家界

3.21

4

002059

云南旅游

2000-12-29

2006-08-10

昆明

3.12

5

002159

三特索道

1989-09-05

2007-08-17

武汉

1.20

6

600706

曲江文旅

1992-10-30

1996-05-16

西安

1.80

7

300144

宋城演艺

1994-09-21

2010-12-09

杭州

5.58

8

600749

西藏旅游

1996-09-28

1996-10-15

拉萨

1.89

9

600054

黄山旅游

1996-11-18

1997-05-06

黄山

4.71

10

002033

丽江旅游

2001-10-18

2004-08-25

丽江

2.82

11

000978

桂林旅游

1998-04-29

2000-05-18

桂林

3.60

数据来源: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http://www.cnlist.com/)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多依赖所经营的独特旅游资源进行推介与宣传,透过公司简称便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在上表11家旅游上市公司中,按照经营旅游资源的不同可以划为三类:以自然风景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为经营主体的有峨眉山A、北京文化、张家界、云南旅游、曲江文旅、西藏旅游、黄山旅游、丽江旅游、桂林旅游等,它们多以主景所在地作为命名依据,但不排除其子公司在母公司注册地之外的地域存在经营景区;三特索道的主营索道业务,为华山、千岛湖、庐山等风景名胜区提供服务;宋城演艺作为商业投资文化景点,依托文化演艺场所进行大型现场演出活动,衬托出无形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

2.2 上市旅游资源的门票经济问题

    选取上述11家旅游上市公司的原因之一在于其经营管理方式上的“门票经济”问题较为突出。自然风景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独占的优势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拜访,门票是旅游者接近目的地必不可少的支出。进入景区后的代步方式主要集中在索道、客运等环节,因此也可将索道客运的收入作为门票经济的外延部分。未将景区内的酒店经营收入归为门票经济的分支是因为过夜游客的占比较小,各个景区的具体情况不同而较难掌控。

    下表2列举了两家上市旅游资源的门票价格变动,可见其增势迅猛。

表2  部分上市旅游资源的旺季时期门票单价变动(单位:元)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黄山

0.5

2

4

12

85

200

230

峨眉山

0.2

1

2

20

80

120

185

数据来源:百度等相关网络资料整理

    还有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门票价格变动由1983年的0.5元到2006年的245元,期间共经过8次价格调整。2006年后,武陵源的门票价格虽未有变化,但景区内的索道和客运费用均有提升:2013年张家界的索道乘坐单线价格为50元左右,而2014年单线运营费用涨到65-76元不等。

    可知上市旅游资源的门票价格及索道客运费用变化较为频繁,且涨幅较大,长期内不见停滞或下降趋势。门票价格占当年人均GDP的比值也在逐年递增。

    为较详细说明上市旅游资源的门票依赖症问题,例举峨眉山A的案例进行分析。根据1997年5月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与峨眉山管委会签订的《关于委托经营峨眉山风景区游山票事宜的协议》及其补充协议约定,自1997年10月起40年内峨眉山管委会委托公司负责峨眉山风景区游山票的发售和款项收取等事项,双方就景区游山票扣除各项税费后的收入各分配50%。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峨眉山游山门票服务、索道运营和酒店经营以及相应的旅游商务营业活动等。

表3  峨眉山游山门票及客运索道收入、成本信息

游山门票及客运索道

营业收入  (万元)

营业成本  (万元)

毛利率    (%)

 

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成本比上年同期增减(%)

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增减(%)

2014 中期 (门票与客运索道合计数)       

28849.22

12677.85

56.05

27.18

30.67

-1.18

2013 年底 (门票     客运索道)

      32470.15   22419.86

      18816.47     4401.91

        42.05   80.37

          -8.29①  -12.61

         -8.98    7.75

          0.44    -3.71

2012 年底 (门票     客运索道)

      35406.05   25655.07

     206,72.26   40,85.16

        41.61   84.08

         7.52     5.63

         4.35   -14.11

          1.77     3.66

2011 年底 (门票与客运索道合计数)

57217.58

24566.86

57.06%

29.29%

42.06%

-3.86%

2010 年底 (门票     客运索道)

     25478.76  18777.38

    14,324.68  2,969.20

        43.78   84.19

        10.15    42.81

         9.35    13.41

         0.41     4.10

 

数据来源:峨眉山A各年度、半年度报告。

① 2013年4月20日的芦山大地震和夏季特大洪灾使得峨眉山景区关闭三天,导致2013年度游山门票收入、客运索道收入减少。

    将2009年度到2014年上半年的游山门票及客运索道收入占峨眉山营业总收入平均后发现该比例高达86.95%。显而易见,门票经济对峨眉山A的贡献度占据了绝大部分。从表3也能够了解门票与索道收入的毛利率颇高这一现象。

    提升门票价格对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绩效的提升是显著的,而且投入成本几近为零。当企业在承揽了某景区较长时间的开发经营权,对景区进行规划、开发后向游客开放,这之后的经营可视为一劳永逸:赚取的门票和索道客运收益便可弥补其成本的支出。当然,景区吸引力和经营管理模式对该公司的业绩影响也是显著的,而且景区的品质表现得最为强烈。

    2013年的芦山地震和夏季特大洪灾使得峨眉山景区关闭了三天。正值景区的游览旺季却出现自然灾害,无耐只能减少经营绩效。这就很直观地体现了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的敏感性与脆弱性:面对自然灾害、政治因素等影响时,门票经济会发挥其负面效应使得收入大幅度下滑,即使短短几天景区禁闭便有可能使营业收入不抵营业成本,出现当期的亏损。

3  结论

    门票经济是大多资源类上市公司的通病,如何抵御淡旺季的交替和应对突发事件对绩效的影响是重点待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90%以上的旅游上市公司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应对潜在的风险与挑战,通过离岸经济的手段弥补淡旺季交错和危机事件对主业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例如西藏旅游在经营自然风景类景区的基础上结合传媒这一忽视季节性的产业,做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宋城演艺本身的文化演出方式对季节性要求不高,收取门票和观看演出费用能够较为稳定;大多企业还涉及旅游地产的开发项目,通过房地产吸引投资者与消费者,来保证公司经营效果。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不高的现状使过度依赖门票经济的旅游上市公司很可能经历业绩的滑坡甚至出现退市的风险。基于明晰的相关利益可对上市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涉及新的行业或是相关产业的多元化对于资源类上市公司意义重大。但需明确盲目的多元化经营有可能会使健康的资本病态化。张家界经历了多年证券交易所的“特殊对待”,最终砍去一些过度多元化的项目才使得自身业绩“归核化”后得以提升。采取相关多元化还是无关多元化应视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定,低度相关多元化不一定比不相关多元化带来的收益要稳定和持久。

    总之,门票经济下的资源类上市公司对于特殊事件的应对机能较差,主要依靠门票经济的盈利模式不利于旅游上市公司的创新发展,终会被多元化发展的经营管理方式替代。延伸上市旅游资源的产业链条,创新旅游发展业态,摆脱门票经济的束缚是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的提升企业价值与应对潜在风险的重要前提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庆雷,赵红梅.旅游资源的可拓性及其认识论意义[J]人文地理,2012年第3期:125-130.

[2] 宋子千,黄远水.旅游资源概念及其认识[J]旅游学刊.2000(3):46-50.

[3] 依绍华.私营部门介入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4] 蒋满元.论公共旅游资源经营模式——对三种典型模式的剖析 [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月第2卷 第1期:50-57.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郑玉歆,张晓,郑易生,郭树声,张昕竹,陈小洪).国家风景名胜资源上市公司的国家利益权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10):3一25.

[6] 张凌云.关于旅游景区公司上市争论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2000(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