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甘肃红色旅游产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发布者:99905银河官方网发布时间:2015-09-09动态浏览次数:263

甘肃红色旅游产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陈洁 陈娟娟

(西北师范大学 99905银河官方网,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甘肃省有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纪念馆,有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还有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岷州会议”纪念馆、榜罗镇革命遗址、两当兵变遗址、高台烈士陵园、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旧址、腊子口战役遗址、迭部“俄界会议”旧址、山丹艾黎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址遗迹及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故事,也有以玉门油田、刘家峡水电站、酒泉航天城等为代表反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过程中展现出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教育纪念地。这些红色物质文化遗产及精神内涵共同构成了甘肃省丰厚的红色旅游资源,也造就了甘肃省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为进一步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甘肃革命历史遗产,建设甘肃革命老区民生工程,实现红色资源活态展示和可持续发展,支撑甘肃旅游产业的升级装型,甘肃红色旅游需要进一步创新产品,拓展市场空间,实现资源整合,区域联动发展。

〔关键词〕红色旅游 产品创新 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

一、引言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统一印发了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和国家旅游局等6部委共同研究制订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办发[2004]35号)》,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做出明确规定。2011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了《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该规划提出了未来5年红色旅游发展的目标和工作重点,要求“继续加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加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内容,积极创新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服务质量,逐步完善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红色旅游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发展后劲和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红色旅游建设不仅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政治教育工程、社会协调工程、文化传承工程及生态保护工程。

    甘肃省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丰富红色旅游资源的省份,是红军长征的主要途径地和会师地,这里有作为红军实现大会师、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重心战略大转移的标志地而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的会宁;有打开红军通往陕甘革命根据地胜利之门的迭部天险腊子口战役遗址等著名的红色历史遗址遗迹;也有以玉门油田、刘家峡水电站、酒泉航天城等为代表反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过程中展现出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教育纪念地,这些红色物资文化遗产及精神内涵共同构成了甘肃省丰厚的红色旅游资源。

二、红色旅游的内涵与外延

    红色旅游是红色精神与旅游方式相结合的一种具有特殊内涵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的定义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但是,红色精神内涵不是一个僵化的概念,在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文化长河中,它不仅具有历史性,更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地域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地域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鸦片战争始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人民不断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历史遗迹及创造、产生的时代精神都属于红色旅游资源,依托这些红色文化遗产,中国红色旅游成为主题性、经典性、品牌性、持续性、大众性特征鲜明,特色优势突出,可持续发展后劲明显的新型旅游产业形态。

 

三、甘肃省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红色旅游的发展,丰富了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开发和保护了甘肃革命历史遗产、促进了甘肃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引导了甘肃旅游产业健康发展。2013年,甘肃省红色旅游人数达1107万人次,收入3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4%和28%。红色旅游人数占全省旅游人数的比重为10%有余,红色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收入的比重为5%。会宁市全年旅游人次达到14.4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26.7%。甘肃红色旅游开发有其显著区位优势、并保持着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同时在红色旅游“认识不足、投入不够、机制不活、标准不高”的发展现实状况下,甘肃红色旅游产品发展也存在着发展的产业化程度较低、产品基本属于静态展陈状态、游客可参与性体验性差、红色文化创新传承与开发不足等普遍性问题。

(一)、产品开发优势

1、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甘肃省市一个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这里有作为红军实现大会师、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重心战略大转移的标志地而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的会宁;有打开红军通往陕甘革命根据地胜利之门的迭部天险腊子口战役遗址;有确定红军长征目的地的宕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有见证红军西路军英勇奋战、喋血祁连的高台烈士陵园;有抗日战争期间,为营救红军西路军将士,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巨大贡献的兰州市城关区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旧址;有陕甘宁边区最早的红色革命政权——华池县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还有在中国红色革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通渭县榜罗镇革命遗址、两当兵变遗址、迭部“俄界会议”旧址、山丹艾黎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址遗迹及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故事,除此之外,自1978年以来,重点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行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历程的玉门油田、刘家峡水电站、酒泉航天城等纪念地和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以及在对自然灾害进行艰苦卓绝的生命救援行动中形成的舟曲泥石流灾害纪念设施、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和群体,形成的抢险救灾精神等和平建设时期的时代精神,都是甘肃红色文化的组成部分。

2、优惠的政策扶持

    在中央确定的“1231”红色旅游工程中提出: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延安精神,革命圣地”及 “兰州-定西-会宁-静宁-六盘山-银川线”经典红色旅游路线;甘肃省“一二五”规划中提出积极培育甘南—陇南—定西—白银—平凉—庆阳红色旅游;此外,红色文化作为华夏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在甘肃省加快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综合配套不够

    甘肃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大多是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财政收入不高,加之受西北区域自然条件等的限制,投资环境相对较差,导致缺乏足够的资金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理、挖掘、开发和升级改造。此外,与旅游接待环境息息相关的通讯、住宿接待、购物、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虽然政府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政策扶持,但基础设施建设不是一夕之间便能完成,导致红色旅游景区基础服务仍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现。

2、产品开发形式单调——吸引力不足

    纵观甘肃省红色旅游产品,大多以简单的文字图片展示和橱窗式多为橱窗展示、静态观光为主。参观重要纪念遗址和纪念物基本上是“一张桌子、一条凳、一块床板、一盏灯”的展览,缺乏娱乐、体验元素,内容的解说大多也如教科书式的呆板平淡。总体来说开发层次低,参与性差单调乏味,不能充分体现甘肃省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特色和内涵,吸引力、感染力不足。

3、产品定位局限——市场影响范围不广

    根据中国红色旅游的特性,中国红色旅游产品有主题性、经典性、品牌性、持续性、大众性和国际性六大定性,但是从甘肃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来说,甘肃省红色旅游产品主要是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向以进行政治教育的青少年学生为主的国内旅游市场,这就导致作为甘肃省文化体系的红色文化与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等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整合程度较低,红色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旅游产品开发程度还不够,不能形成规模集聚效应较大的红色旅游产业链。

4、管理体制落后——产品转化率不高

    由于大多数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的红色旅游博物馆等展览园区免费开放,直接导致红色旅游景区较于其他旅游景区整体管理运营体制较为落后,经营模式较为粗放,市场机制不够灵活,甚至停留在“接待为主、等客上门”的管理局面上。

    此外,高层次的规划、策划、市场开发和管理等专业型人才严重缺乏,导游员讲解员服务意识和专业知识不足,千篇一律、缺乏特色,旅游产品转化率不高。

四、甘肃省旅游产品开发创新研究  

    发展中国红色旅游是继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之后,我国政府出台的又一项重大经济战略决策。大力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为它不仅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而且它也是发展革命老区经济、促进区域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产业,更是宣传中国人民革命精神、塑造中国国际新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所以,红色旅游的发展必须是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这便要求红色旅游产品必须是创新的、与时俱进的。

(一)、甘肃省红色旅游活动发展的新态势

1、旅行交通方式的改变

    “行”是旅游六大要素之一,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和可进入程度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影响力,因为旅游者闲暇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旅游着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一般首先要考虑采用何种交通方式、耗费多少时间才抵达旅游目的地。过去,许多红色老区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在发展程度上受到很大局限。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以及旅游需求的推动,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老区道路交通条件获得了极大的改善,在游客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上自驾车旅游市场大幅提升,家庭自助游、自驾游已成为一种潮流趋势。

2、旅游产业联动发展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受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发展模式等多种局限,往往旅游地之间缺乏深层次合作,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旅游资源浪费严重。但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红色旅游市场化程度提高、大景区概念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具备一定地缘和地域优势的红色景区开始抛开行政区划局限,创新旅游协作机制,选择了区域联动发展的发展路径。逐渐摆脱了划地为营,各自为政的管理经营模式,在红色旅游景区规划上,也开始注重红色文化与其他甘肃文化相结合协调发展。

3、文化“浅游”到“深度游”的转变

    “红色文化”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特定的文化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甘肃省是个文化大省,甘肃旅游是文化旅游,相对于其他省份而言,游客选择甘肃省旅游目的地,一般都是为了体验甘肃华夏文化内涵的感悟式深度文化游,随着红色文化的进一步宣传和教育,游客选择红色旅游目的地不再是浅尝辄止的旅游方式,而是寄希望能够真正体会到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度游。

4、由“观光式”向“体验式”的转变

    旅游活动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单纯的观光式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新兴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单一的陈列式、展览式的旅游产品不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游客迫切需求能够通过更加动态的、具有体验性质的旅游方式来把知识融入进来,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二)甘肃红色旅游产品创新

1、细分市场,区别开发

    甘肃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把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及政府机关人员作为主要的目标人群,把红色旅游景区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平台。实际上在景区运营过程中简化了红色文化内涵,特别是对革命英雄人物的个人革命精神的忽视。通过对红色文化的深度解读和挖掘可以发现,面对不同的目标人群,红色文化都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旅游产品。例如,结合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长征精神,针对应届毕业大学生设计重现长征艰途等体验活动,来培养他们对于以后人生之路勇往直前的精神等。

2、“观光+参与+体验”模式

    区别于传统旅游活动中的观光,新型的观光模式是通过陈列馆解说方式与高科技演示方式相结合,静态展览与动态演示相结合,通过图片、文字材料、实物和声光电等形式和手段,让游客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旅游景区可以实行“真人秀”,撷取革命历史片段编成戏剧、小品等形式还原当时相关历史事件,让游客模仿革命人物切实参与表演中,在体验中了解相关历史,学习相关红色文化。

3、红绿黄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这里的“红绿黄古”分别指的是以红色旅游资源位代表的红色文化、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文化、以乡村旅游资源为代表的农耕文化。红绿黄相结合意在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结合农耕体验、农家饭、忆苦饭等活动形式,把甘肃省红色旅游景区打造成新型红色生态旅游度假区。

4、红色旅游情感化服务创新

    甘肃红色文化区别于华夏文明体系中的其他文化,是一种“刚”性文化,是体现中华儿女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文化,所以在红色旅游服务中,服务人员的感性服务更容易点爆旅游者的情感,强烈的感情宣泄往往能的到旅游者情感上的共鸣,特别是在服务过程中着符合红色环境的服装,挥舞着国旗,真诚、朴质、庄严的情感在言行举止中表达对祖国同胞的热爱、对革命烈士的敬爱等,都能达到提升旅游者旅行品质的目的。

五、甘肃省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红色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老区社会发展、区域和谐,通过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引导青少年热爱党、热爱机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极大的政治意义;可以改善革命老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给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同时,可以通过旅游活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巨大的文化意义。因此,为了保证红色旅游重大工程的社会功效,必须促进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全国范围内的传统旅游市场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红色旅游要想在众多类别的旅游市场中站住脚跟永续发展,就必须开启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通过价值创新来获得新的市场空间。例如,扩展红色旅游概念,不仅要把红色旅游物质、精神遗产所体现的时代文化产品纳入红色旅游范畴内,更应该扩展到红色革命人物的光辉事迹、品质精神甚至兴趣爱好中去,稳固革命纪念地和爱国教育基地客源市场,积极开拓军事文化、博弈文化等客源市场,结合创新式旅游产品的开发扩大红色旅游旅游资源的范畴。

(二)转变观念引领消费

    2008年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2008年起,中央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各省级综合博物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各级宣传和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这就宣告中国红色旅游门票经济的结束,如若中国红色旅游仍然幻想依靠门票生存,那必定会被其他旅游市场瓜分殆尽。所以红色旅游的发展要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利用高科技工具,新的旅游产品,开创新的“免“票”不免费”的旅游消费新格局。

(三)资源整合,区域联动发展

    甘肃省率先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景区规划建设为甘肃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途径,以红色旅游资源为核心,通过科学的整体规划,联合周边知名景区为辐射地,协调统筹,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共同发展。将红色旅游的教学与周边景区的生态、休闲等旅游功能相结合,寓教于乐,不仅促进了红色旅游活动的多样性、娱乐性、体验性,同时也加大了红色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红色旅游产品的积极性,扩大客源市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六、结语

    甘肃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省份,甘肃红色旅游,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支持下保持者强势的劲头,蓬勃健康发展。甘肃的红色文化资源只有通过与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始祖文化等文化资源相互整合,创新红色旅游产品,使红色旅游形式上的娱乐性和体验性服从于内容上的严肃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红色旅游发展的长期性与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Z].2004.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Z].2011.

[3]马进甫,宋振美.简析红色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策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111-114

[4]张子杰.基于情感体验的红色旅游服务创新[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3):79-82

[5]王亚娟,黄远水.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32-35